2024年5月16日,由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和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六届科技活动月—资源利用与生态服务论坛,在长望楼N102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该领域四位知名专家,包括华中农业大学黄巧云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高彦征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邓晔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冯有智教授。论坛由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院长冯兆忠教授致开幕辞,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副院长沈李东教授主持。
学院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兆忠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论坛的召开表示了衷心的祝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为专家与师生搭建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科技攻关、业务转化和人才培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开幕致辞结束后,四位专家先后进行学术报告。
黄巧云教授报告题目为《重新认识土壤有机质》,他结合土壤有机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有关土壤有机质形成的新理论,打破了传统认为有机质是由高分子组成的认知。同时,他分享了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健康的贡献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彦征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农业环境污染的生物学问题》,他从全球土壤污染问题为切入点,向大家展示了农业环境污染中存在的生物资源化问题和生物污染性问题。以含有抗生素的相关蔬菜研究为例,生动形象的告诉了大家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邓晔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微生物功能类群研究》,他强调全球暖化背景下关注土壤生态系统的反馈功能,选择针对性强的标记功能基因、完善序列数据库、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是进行功能基因检测的关键手段。同时,他分享的微生物功能类群的分类方法、生态功能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案例,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冯有智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调控》,他提出传统施肥无法调和粮食增产和温室气体减排间的矛盾,并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纳米铁肥能够促产、减排、维系地力。最后指出纳米赋能有望构建气候智慧型农业,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
本次论坛的学术氛围浓厚,与会师生和学者们展开了积极而深入的对话与探讨。受邀专家们分享了资源利用与生态服务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学术成果,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同时推动了与学院相关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期待此次论坛能够激发更多的学术思考,为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